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10月15日,一场庄重而传统的茶非遗大师收徒仪式在杭州市临安区狮山公园忘忧茶庄举行。在浙江农林大学非遗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旭烽教授、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传承人樊生华等见证下,九曲红梅制作技艺传承人楼龙肖、柘荣高山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水、桂花龙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峥嵘共同收下7位弟子。
仪式在充满儒家文化意蕴的茶礼展演中拉开序幕。全体与会者肃立敬拜茶圣陆羽,徒弟们手捧精心誊写的拜师帖缓步上前,躬身呈递。拜师帖不仅记录师徒名讳,更明确了“每日习艺、定期复盘”的传承约定。徒弟们敬上温热的拜师茶,师父们轻啜后回赠亲手制作的茶器——或刻有炒茶口诀的竹匾,或标注茶叶特性的手册,将“口传心授”的技艺要点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信物。
行拜师礼时,徒弟三鞠躬,分别敬献师父传艺之德、非遗文化之重和产业传承之责。师父们在谆谆教诲中,特别强调“学技需惠民,传艺促产业”的要求,引导徒弟们不仅要成为技艺继承者,更要做茶产业的推动者。弟子在点茶的盏面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作为信物奉献给师父;师父则赐予师门寄语规则,承诺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师承模式,将核心非遗技艺倾囊相授。
“幸得王旭烽教授等师长见证,我虔行拜师礼,拜师楼龙肖老师。身为一名茶人,我定恪守师训,潜心研习,将恩师的茶学精髓传承发扬。”浙江农林大学茶学院学生冯晨宇说。已从事茶行业四年的沈欣怡当天拜师陈峥嵘,她表示:“这对我而言是习茶之路的新起点,我必将勤学苦练,不负师恩。”
浙江农林大学茶学院副院长张帅表示:“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让技艺在师徒相授中活起来、传下去,更要让活态的技艺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金钥匙’。本次活动为师徒传承与产业对接搭建了桥梁。”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收徒仪式既是对“师带徒”传统的延续,让非遗技艺跳出“博物馆”、走进“生产场”,也通过师徒纽带打通了“技艺传承—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的链条。王旭烽认为,这场仪式通过传统仪轨与现代产业思维的融合,既让师徒传承有了规范载体,守住了茶文化的根与魂,更搭建起“非遗技艺对接市场需求”的桥梁,为实现“茶脉永续、茶业兴旺”的双重愿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