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家有蟑螂吗,能不能给我带一只?我们小组最缺的就是大蟑螂。”
“你们学院做实验用的兔子、鸡鸭身上有没有跳蚤和虱子,能不能帮我抓几只?”
“寝室里有没有蚊子、苍蝇啥的?你知道网络电玩城周边哪里知了、蜻蜓、蝴蝶比较多?”
这两天,经过半个月时间的野外采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2023级的72名同学,开始汇集在7号教学楼的标本制作实验室里,将采集到的近万只不同种类的昆虫制作成标本,并根据昆虫所属的目、科、属、种分类摆放:金龟子、独角仙、竹节虫、碧蛾蜡蝉、凤蝶、蜻蜓……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2023级的同学和昆虫标本合照 通讯员供图
作业就是抓虫子
这门课已开展20年
昆虫学教学实习是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今年6月底,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2023级的72位同学,接到潘程远、王吉锐等老师布置的《普通昆虫学》专业实习实践作业:以5人左右为一组,分组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作成标本。每组要采集昆虫纲18目110个科的昆虫500头左右,并按照要求制作成标本。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原因,要求尽量少采集益虫和珍稀昆虫。
“我们网络电玩城昆虫学教学实习已经持续了二十余年了,自从植物保护专业设立以来,每届的大二学生都要参加,这是我们植物保护专业学生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我们希望通过实践实习,让学生掌握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等专业技能,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昆虫及昆虫学知识。”王吉锐介绍。
接到任务后,实验室里的各种工具就被一抢而空:抓捕有翅昆虫的捕虫网,能毒晕昆虫的毒瓶,保存蝴蝶等精美昆虫的三角袋,被称为“精灵球”的保存小型昆虫的调料盒……同学们兴致满满,开启紧张刺激的实习工作。
在田野中抓虫
虽然学的是植物保护专业,也在课程中认识了很多昆虫,但要抓的昆虫种类这么多,心里难免会有点慌张。为了抓到形态各异、体型完整的昆虫,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钻草丛、探高地,白天抓捕,晚上灯诱,连学院楼、教学楼附近的小草丛也不放过……
很多昆虫具有趋光性,于是大家积极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快速抓到虫子。在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广场的空地上,植物保护专业的师生支起两个高压汞灯和几块白布,等到天黑,大灯发出明亮的光线,吸引来四面八方数以百计有趋光性的昆虫,有的乖乖地趴在幕布上,有的围着灯泡乱飞,不一会就成了同学们的“战利品”。
课堂搬到草丛里
亲眼学习飞蛾扑火、金蝉脱壳……
想抓到满意的昆虫是要付出代价的。昆虫往往在温度较高时,才能表现出较强的活力。为了抓到更多,更丰富的昆虫,同学们往往一次采集就是五六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考虑到安全因素,同学们也是全副武装,做足做好防护措施,冰袖、防晒衣、花露水、藿香正气水和胶囊……
长时间在野外,频繁进入草丛、树林寻找虫子,即使做了充足准备,难免会有蚊虫叮咬或是被植物刺茎划伤等。植保232班的程俊杰,为了从“猫学长”身上抓到一只跳蚤,不幸被抓,不得不去医院打了狂犬疫苗。经过这次事件后,程俊杰同学表示:“最可惜的是没找到跳蚤,这次不敢了,下次还干。”
在田野中抓虫
虽然辛苦,但是大家都很兴奋,不仅发现了许多过去没见过的昆虫,也看到许多难得的昆虫行为,飞蛾扑火、金蝉脱壳、食虫虻捕食、模仿植物等等,对课本的知识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制作后标本后,大家都很有成就感。学生们纷纷表示,不仅更加了解昆虫的习性、增强了对专业的了解,也在动手过程中增强了病虫害知识,对于大家今后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好地从事本专业学习增添了信心。
“每天爬山、钻林子,不再是看书本图片,而是亲手用捕虫网抓虫子,在田间地头仔细翻找病叶病株。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能初步识别虫态、判断病征,每一次发现都带来真实的成就感,”植保专业的学生赵叶之很有体会地说,“学习制作昆虫标本,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当亲手把野外的发现制成能长久保存、用于研究的标本,才深刻体会到书本知识如何落地为实际技能。”
在田野中抓虫
收获就在汗水中
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在实习动员大会上,指导老师曾说:“实习期间黑了一点,瘦了一点,做梦梦到抓虫子,才算是有效果。”
这句话,植保231班的张柳叶深有体会,“这两天在杭州像个大火炉,可这丝毫没能冷却我抓虫的热情。每天外出抓虫,在山林间穿梭,再认真识别鉴定,其中有拟态极强的竹节虫,还有水质检测员石蝇,每一种昆虫都让我满心欢喜。每当多找到一个昆虫目,我迫不及待的和队友分享。”
实习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张辉宏表示:“我们组是同甘共苦型的团队,任何活动,不论是外出抓虫,还是室内做标本,都是我们五个人一起做,我们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很有效率。更重要的是小组间的、班级间的合作。我们组早早地就把任务提前完成了,现在带着别的组的同学在外面抓虫子,大家一起交流经验。”
和昆虫标本合照
更多的同学则通过实习实践,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植保231班的洪克雨轩说:“这次植物保护暑假实习,让我在户外与虫子‘亲密接触’。顶着烈日穿梭山间,用捕虫网追逐飞舞的蝴蝶,翻开叶片寻找潜藏的害虫。过程虽累,但亲手采集标本、观察虫态时,课本知识瞬间鲜活。每一只虫子都承载着生态密码,这不仅是实践锻炼,更让我对植保专业的责任与意义有了更深感悟。”
植保231次仁吉巴同样认为收获颇丰,他说:“田间穿梭中,我学会辨别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掌握了病害诊断与治理方法。从初时的手忙脚乱,到能独立分析症状,每一次实践都是成长。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让我明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几年实习下来,学生制作的标本整体质量在不断上升。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实习还是非常认真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不断改善,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对于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昆虫教学实习,指导老师王吉锐说:“昆虫作为地球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我们希望同学们以昆虫采集实习为契机,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自然与人类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将来为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176064&source=weixin潮新闻:2025.7.14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网络电玩城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 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